智慧档案管理系统

新闻分类

联系我们

售前座机:023-63412522

售前手机:134-3614-5128

售后服务:135-9469-7937

公司网站:www.cqkuiniukj.com

总部地址:重庆仙桃数据谷中路9号B11栋


要闻 | 数治赋能 重庆市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建设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新闻

要闻 | 数治赋能 重庆市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建设

发布日期:2024-12-06 作者: 点击:

2023年4月25日,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,要求把数字化、一体化、现代化贯穿党的领导和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,促进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、业务流程再造、体制机制重塑,加快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。

数字重庆建设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具有乘数效应的关键变量,也为重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历史机遇。市档案部门协同发力,以“智慧档案”建设为抓手,加快推进全市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,高标准推进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建设。


一、总体目标

以“构建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”为总目标,“智慧档案”建设为抓手,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、数字化思维、数字化认知,打造“西部领先、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”市域档案治理标志性成果的实施路径,计划未来3至5年时间,建成市域档案整体智治体系,推动实现市域档案数字资源统一归集、分级管理、共享利用,档案工作智能管理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、高效协同。

计划2024年年底,形成市域档案整体智治体系基础框架,初步建成市域电子文件统一归集服务中心、市域一体化数字档案室,初步实现基于“渝快办”“渝快政”一网通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在线归档。

2025年年底,形成市域档案整体智治基本能力,数字重庆包含的“数字党建”“数字政务”“数字经济”“数字社会”“数字文化”“数字法治”6大应用普遍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,全市电子档案数据有效归集、高效整合,档案在线利用服务场景延伸至镇街、村社。

2027年年底,形成市域档案整体智治体系能力,档案数字资源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层级统筹管理、整合归集、共享利用全面实现,档案数字安全屏障全面筑牢,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、高效协同的档案智能监管体系全面形成。


二、实现路径

1.建设“1”个数字驾驶舱

驾驶舱是实现决策指挥、执行闭环管控的中枢。在全面准确梳理档案核心业务基础上,设计开发重庆市档案局、档案馆数字化治理驾驶舱,清晰呈现全市档案工作核心职能职责、年度目标任务、重点工作提示及亮点工作展示等,提升“一屏掌控”指挥、调度、执行能力,全面形成局、馆数字化履职能力。

2.打造“4”项能力应用

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,为提升档案履职能力,积极打造“档案在线”“渝档快查”“一体化数字档案室”“涉密档案管理”4项重点能力应用。主要以“渝快办”“渝快政”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为重点,建立电子档案统一归集、分级管理、互认共享、协同利用工作机制,形成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,覆盖全市各区县档案馆以及市、区县两级各立档单位的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体系,构建“档案资源全量归集”“档案移交接收进馆”“档案数据智能治理”“档案资源多维利用”“档案工作监督评价”等应用场景,实现电子文件“一点归档”、电子档案“一键进馆”、档案服务“一屏办理”、档案监管“一网掌控”。

3.构建“4”大网络基础平台

按照“四网四库”模式,构建夯实基于局域网、政务外网、互联网、政务内网的基础平台。分别建成:“局域网一体化管理平台”,部署有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、查档大厅接待利用服务系统、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系统等8个子系统;“政务外网一体化管理平台”,部署有重庆市档案资源在线共享利用服务平台、档案馆室一体化系统、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等4个子系统;基于互联网部署有重庆档案信息网、重庆档案微信公众号、网页文件接收管理等4个子系统;基于政务内网部署有涉密档案管理系统。满足档案“收、管、存、用”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
4.推动闭环管控

在全面梳理档案核心业务基础上,建设数字驾驶舱决策执行闭环管控中枢,抓取档案形成、整理、接收、保管、鉴定、利用等全市域全生命周期关键数据,综合运用数据分析、可视化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等技术,清晰呈现部门核心职能职责、关键绩效指标(KPI)、年度目标任务和重要工作提示等,实现指挥、调度、执行“一屏掌控”。


三、保障措施

1.夯实基础设施建设

近年来,重庆市档案馆先后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近3300万元,用于数字档案馆各项基础设施及系统平台建设,建成符合国家B级标准的模块化非密及涉密机房、可视化中心、配电室、电池室和运维操作区等信息化技术用房。严格按照“统一建设、共享共用”原则和“三融五跨”(技术融合、业务融合、数据融合,跨层级、跨地域、跨系统、跨部门、跨业务)高效协同要求。同时按照“四网四库”模式,夯实局域网、政务外网、互联网、政务内网4大网络基础平台,采用配置分布式存储、关键设备冗余等策略,开发部署集配置管理、业务管理、安全管理、系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系统。强化硬件设备与信息系统高可用集成,切实保障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数据资源安全稳定、可靠运行。

2.强化数字资源建设

一方面,做好存量数字化。市档案局每年初通报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情况,推动存量数字化。市档案馆近3年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,完成46.84万卷、6193.7万页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,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化率平均达到90%以上;区域性全市档案共享服务平台汇集16类民生档案数字资源37.5万卷、1196万件、8246万画幅原文档案资源。另一方面,推进增量电子化。各级档案馆新接收档案时,同步接收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。自2023年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以来,实时在线归集婚姻电子档案20.9万件。同时,会同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卫健委等35个委办局,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归档对接917项。形成了门类多样,内容丰富、管理科学、利用方便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。

3.筑牢安全保障建设

坚持把严守档案安全作为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底线要求,切实加强档案安全管理,积极落实首席网络安全官责任制,制定出台涵盖机房、设备、网络、应用、数据、数字化加工等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,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,细化明确岗位职责,强化监督考核,形成涵盖防护、检测、响应、恢复等内容的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。

为进一步筑牢信息技术防护网,按照相关要求建设局域网、政务外网、互联网平台,定期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,对关键网络设备、存储设备均采取冗余配置,综合运用防火墙、入侵检测、入侵防御、日志审计、漏洞扫描、数字签名等防护技术,构建起坚实的防护堡垒。按照“至少保存3套数据、至少2种存储介质、至少1套数据放异地”的备份策略开展数据备份工作,定期组织数据恢复应急演练,多措并举确保档案数据长久安全保存。


四、阶段性成效

1.初步建立起统一集约数字档案建设工作新模式

按照技术融合、业务融合、数据融合,以跨层级、跨地域、跨系统、跨部门、跨业务即“三融五跨”高效协同为突破,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、执行流、业务流,遵循“统一建设、共享共用”原则,解决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基于“一网通办”公共平台应用产生的电子文件统一归档、分级管理、共享利用的问题,推动档案工作体系重构、业务流程再造、体制机制重塑,从整体上推动市域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统一集约数字档案建设工作新模式。

2.初步取得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新突破

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、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管理、市民政局婚姻登记等3个业务系统,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取得成功,试点成果在全市推广应用。9个单位增值税电子发票报销、入账及归档试点通过验收。4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。其中,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业务系统与“档案在线”成功对接,实现了全市婚姻登记电子文件统一归集、实时在线移交、及时共享利用,构建起全市婚姻登记电子文件办理统一入口、文件统一归档、在线实时移交、统一共享利用的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

3.初步构建便民惠民档案利用服务新体系

建设覆盖全市的区域性档案资源在线共享利用服务平台,并于2022年11月正式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,实现市档案馆、全市各区县(自治县)档案馆的互联互通、融合共享。目前,已汇集16类民生档案数字资源37.5万卷1196万件、原文档案资源8246万画幅,为人民群众提供民生档案查阅利用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
深化民生档案“异地查档、跨馆服务”工作,与市外28家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查阅利用服务协议,积极开展省际跨馆档案利用服务,推动档案查阅实现“全国通办”。将共享平台档案服务网络向乡村、社区基层一线延伸,打通利用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构建起贯通市、区(县)、镇(街)、村(社)的四级档案利用服务网络体系,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档案信息化服务就在身边。


五、未来工作着力点

1.实施“158”工作路径,推动新重庆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

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,落实市委袁家军书记对档案工作的指示要求为主线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按照“158”工作路径,全力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发展,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档案力量。

2.深化“数字档案”建设,推动档案业务重塑

以数字化变革为牵引,积极促进数字档案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,进一步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、数字化思维、数字化认知,全面梳理档案核心业务、全面重塑业务能力、全面再造业务流程,迭代升级系统功能,构建形成数字档案全市域全周期智治体系,推进全市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
3.提升“实战实练”效果,培养干部人才队伍

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实战实练,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、使命感和光荣感,激发档案干部创造性张力。加强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科创企业合作,开展科研攻坚和理论研究,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,推动档案信息技术人才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整体跃升。
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cqkuiniukj.com/news/1932.html

关键词:

最近浏览:

相关产品:

相关新闻:

欢迎给我们留言
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,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。
姓名
联系人
电话
座机/手机号码
邮箱
邮箱
地址
地址